看“乐嫁园蔬菜”如何一年打响知名度
发布时间: 2014-09-25    浏览次数: 106

这两年,花生、棉花、价格持续走低,不少种植户都不愿意继续种下去,但是大学生岳镇和平原一家合作社,今年却在这两种作物遭遇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面积的种植,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逆市取胜的好办法吧——
  近几年,花生市场行情低迷,莱西、安丘等不少花生主产区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而平原县王庙镇,作为传统的粮食作物产区,今年一下子种了1000多亩花生。既没种植经验,又逢市场低迷期,这么多花生能挣钱吗?
   “我们农户与合作社签的有回收合同。”9月22日,在花生收获现场,该镇辛庄村村民张月强对记者说:“合作社保护价回收,一斤(干果)3.7元。一亩春 花生纯挣3000元钱没有问题。”因为是第一年种,对于收多少心里没有底,张月强提早收了一部分花生,现在已经晒干,上秤称后,经过折算,认为“亩产 1000斤干果没有问题”。张月强所说的合作社,是指平原县德润花生种植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并播种,全程提供技术服务。    
   “我们合作社与鲁花集团签了收购合同。”在合作社位于坡刘村的办公室里,合作社负责人蔡绍志给记者拿出一份与鲁花种业有限公司签订的收购合同。合同条款约 定:内在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提出的无公害要求,外观颗粒饱满、无杂质、无虫害的花生,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每市斤高0.5元。“你给社员说, ‘比市场价格一斤高5毛’,社员心里还是没底。约定最低保护价3.7元/斤,一年只种一季春花生,这样算起来,比玉米小麦两季连作一亩地还能多收1000 多元钱。这价格就能让农户踏实。”
  花生市场行情低迷不振,有了“鲁花”这个大树就能让社员们安心乘凉?
  “能与鲁花合作,的确给了我们底气。”蔡绍志说,自己大力发展花生种植,基于两方面的认识:一是多年的经商经验告诉自己,市场低谷是进入市场的最好时机;二是一家一户赚钱难,联合起来挣大钱。
   蔡绍志分析,从2009年开始,国内花生市场价格就在下滑,尤其是去年丰产不丰收,不少花生主产区弃种,花生种植面积总起来说在减少,今年虽然价格还不 算高,但与去年相比,每斤高4-6角钱,这说明市场在逐步回暖;同时,国内虽然进口食用油的比例在上升,但出口花生的价格在不断提高。为此,“花生总起来 说,市场前景还是向好的。”为此,合作社打算3年发展花生种植5万亩,联合更多的农户,让农户销售规模种植带来的效益。  

  又到一年 采棉时。9月中旬,正在实习的山东农业大学大四学生岳镇,从学校回到老家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岳家村,和父母一起采收自己在村里种的100多亩棉花。特殊之 处在于,这些棉花是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的。据岳镇介绍,首批利用有机棉加工的棉制品样品已经出来,市场定价将比普通棉制品高出一倍多。
  岳镇种植有机棉的想法,源于一次偶然。一次,他从老师那里得知,有机棉种植在山东省内还是空白,仅有新疆等少数地区有少量种植,现在市面上销售的都是国外种植的有机棉制品。
  细心的岳镇通过多方查阅,又了解到,一款荷兰进口的普通白色有机棉衬衣可以卖到1200多元人民币。“有机棉种植环节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没有农药残留,加工的棉制品对人体非常健康,应该有很大的市场。”岳镇说。
  思考过后,岳镇把自己初步的想法告诉了老师,并得到了老师的认可。随后,他把种植有机棉的设想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了学校的极大支持。
   有机蔬菜、有机鸡蛋等大家耳熟能详,有机棉对不少人来说却比较陌生。当岳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也提出质疑。“这边都是盐碱地,家家户户都是种 植棉花,并且这几年棉花价格走低,很多农民都不种了。这个时候岳镇要创业种棉花,我非常不理解。”岳镇的母亲张丽萍介绍说。岳镇家种了20多年棉花,现在 家里棉花面积达到600多亩。
  看到儿子如此执着,父母最终还是坚定地站在岳镇一边支持他。在父母的帮助下,今年春季,岳镇流转了100亩地,注册成立了岳镇家庭农场。“有机棉不能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要求较高,流转土地时,费了不少功夫。”岳镇说。
  “由于棉花比较费工,从去年开始,我们家开始按照机采棉的标准进行种植,用机械进行田间管理和采棉。”张丽萍说,“当我们用上机械采棉了,岳镇却又回到纯人工时代。”由于不能使用农药,有机棉的病虫防治都是使用生物制剂。
  目前,岳镇的有机棉已采收1万多斤。由于今年天气干旱,病虫害发生比较轻,产量比预想的高,预计亩产达300多斤,总产量超过3万斤。
  为了加工棉花,岳镇已经联系好一个当地棉花加工商,由加工商将棉花加工成床单等棉制品,样品已经出来,定价比普通棉制品高出一倍多。按照岳镇的设想,下一步,他一方面要通过网络等途径积极销售自己的有机棉制品,同时,申请有机棉认证。
  “家乡年年都种棉花,从小对棉花也特别熟悉。现在种有机棉,也算是给家乡的棉花增收探索一条路,希望能让更多老乡富起来。”岳镇说。

大学生岳镇:种棉主打有机牌 加工的样品市场定价将比普通棉制品高出一倍多 农村大众报记者 李伟
   近日,记者走进了昌乐县红河镇理稼庄子村原野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冬暖大棚内,鲜红的圣女果,顶花带刺的黄瓜,色艳形正的彩椒,很是惹人喜爱。“2013年 初,合作社注册了‘乐嫁园蔬菜’品牌。短短一年时间,就在山东、东北三省、广州、湖南以及福建等地区打响了知名度。”合作社负责人孙国维高兴地说。
  “打响品牌的第一步是生产质量过硬的农产品。”孙国维说,“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合作社建立‘四统一’的标准要求,即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和经营;统一农业投入品供应;统一生产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以保证蔬菜从种植到进入市场的规范性。”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孙国维开始通过各大媒体,加大对“乐嫁园蔬菜”的宣传。“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孙国维认为。
   在管理上,孙国维制定了一套系统的管理细则。2012年6月合作社成立之初,孙国维就聘请了5名管理人员,3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吸纳本村及周围村庄 120余名村民在合作社打工,其中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工资由“1800元基本工资和产量提成工资”两部分组成,大棚蔬菜统一栽植完毕后,采取“定人定棚” 的方式,每个大棚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对产量超出既定标准的大棚的工作人员发放产量提成,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孙国维粗略算了一笔账,一个 大棚一年的毛收入在9万多元,除去工人工资以及每年蔬菜苗、肥料、换大棚膜等费用,纯利润为5万元左右。
  去年年底,为了进一步提升经营水平, 合作社成立了田润经贸发展公司,由公司负责生产资料采购、工人管理和包装销售,合作社负责生产组织和质量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每 年到了蔬菜收获的季节,来自省内外的收购商便聚集于此,蔬菜供不应求。除此之外,合作社还设立了检测室,对种植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没有农药残留才能 投入市场。
  在运行模式上,合作社主要通过土地流转,采取“固定收益+年底分红”的土地入股模式,每亩土地每年固定支付1200元的租赁使用费、“旱涝保收”,年底合作社30%的利润给土地入股的村民分红,这一“下保底、上分红”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村民流转土地的热情。
  孙国维介绍,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500余亩,已建成121个高温大棚。孙国维计划,接下来将建设一部分面包棚,继续发展蔬菜种植;另一方面,该合作社正精心打造“科普、采摘、绿色、放心”为主题的休闲采摘园。
团中央 省团委 校团委 中国知网 省会计信息网 全国四六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