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看就业——基于2015年山东省农林水类就业市场的调查
发布时间: 2015-03-24    浏览次数: 93

   3月15日上午,由学校承办的山东省2015年农林水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南校区体育场举 行,来自全省17个地市721家用人单位到现场招聘人才。期间,食科学院深入招聘会现场进行了“大学生就业与实习调查”的调研活动,学院向用人单位发出问 卷60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88.3%,调研涵盖了食品类、生物类等企业,获到了一手资料。梨子的味道怎么样,亲口尝的人才知道,现今大学生就业与实 习的现状如何,只有招聘大学生的企业最清楚。
准确定位,先就业再择业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企业在希望招收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也更乐于招收应届毕业生,究其原因是应届毕业生还是一张“白纸”,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可塑性, 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很好地与企业共同成长,这也是企业青睐校园招聘的原因。然而如今的毕业生却不是如此,他们都有着“高姿态”,对于 就业岗位高不成、低不就,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的不匹配自然使学生“被失业”。一旦应届生变成频繁“被失业”且找不到工作的往届生,就会越来越不受到招聘方 的认可。鉴于此,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好应届优势,积极引导毕业生准确定位、科学选择,“骑马找马”,先就业再择业。
含金量提升,学生能力是硬道理
      调研问卷中设计了有关企业对农大毕业生的评价,包括“企业已接收我校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高低”、“我校到企业工作毕业生的知识储备何如”等多项“硬件” 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对已接收的农大本科毕业生扎实、全面的知识储备表示认可与肯定,而且对于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颇为赞赏,多数企业表示经过实习 培训后的学生专业理论水平达标、动手实践能力达标,大部分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如今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既要求能说又要求会做,这也是我 校对学生成才目标培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知行合一的综合素质,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在毕业生刚刚踏入社 会时的立竿见影为时尚早,但步入人生职业生涯后运用于就业的能力是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校企合作,助力学生就业任重而道远
      调研发现,“加强合作,企业提供机会,校方进行宣传”是多数企业所普遍提倡的观点,而对于招收的人才取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勇于实践、认真务实、勤奋 踏实更是各企业的如出一辙选择。企业对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寄予了厚望,他们希望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多一点的宣传,或者协助企业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以 实现真正的“专业对口”。多数企业很愿意为学校的大二、大三本科生在寒暑假期间提供实习岗位,其中也囊括了营销主管、经理助理等“高薪”实习岗位,甚至有 一家企业提出大二、大三本科实习的2万薪金,多数大企业还表示如果校方积极配合,他们会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指导实习。其实,校企成功合作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此,一是不等不靠走出校门开门办学,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实现定向培养专业对口对接的校企合作。二是利用校友资源和企 业优势积极鼓励、支持、组织在校生到企业观摩、跟班、顶岗等方式的实习,食科学院与鲁花集团共建、卓越工程师班建设、新希望六和合作班等都是积极有益的尝 试与探索。三是改变过去单纯由企业到学校招聘毕业生“单打一”做法,改变过去那种把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割裂开来的“各管一段”做法,把校企合作做为人 才培养系统工程及学生就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创新就业工作载体,构建就业工作新格局,全方位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经历一次招聘会,无论是面临就业压力的毕业生、正在孜孜以求的在校生,还是坚守一线学生工作的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与压力感。调研结果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摸索中形成更加成熟的有利学生就业、有益学生发展、有促学生成才的方法与经验。

团中央 省团委 校团委 中国知网 省会计信息网 全国四六级考试